11月25日下午四点半,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分析会在教学楼二楼阶梯教室召开,会议由高一年级主任刘俊文主持,高一全体教师参会。
“参考人数1003人,有效总分694以上603人,600分以上878人,可见本届学生文化成绩较匀称;总分800以上仅有29人,可见优等生源不容乐观。”刘俊文主任一喜一忧的简要开场,让全体教师对本届学生的整体认知由盲目乐观转向慎重清醒,这一警钟鸣得关键,鸣得及时。
“用数据说话,站在数据上分析,但必须跳出数据外反思”,刘俊文主任客观冷静分析道。从考风层面看,学生作弊风气仍没有根除,部分监考教师失职失责失心。从教师层面看,有些班出现某科或几科较弱现象,均分相差10分以上就有三科,有效人数最多相差26人!从学生层面看,特优生堪忧,偏科问题相当突出,试卷答题陋习多等,反映出很多学生没有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角色转换,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新课程量大、内容多、进度快,导致厌学抵触情绪;保持初中被看管、被逼的学习方式,导致自觉性和自律性差;因盲目乐观和“借读”风潮导致心浮气躁,静不下心。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刘俊文主任对症下药,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做出合理安排。一,狠抓常规教学,千万不能放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二,强化班级管理,净化班风,浓厚学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动态,搞好学生成绩、成长跟踪调查,掌控住“双差生”。三,各班召开分析会,针对每一个学生分析。四,师生之间开展广泛交流谈话活动。
“问题很多,但我们迎难而上。2012年和2015年的高考证明,我们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面对本届整齐的学生,团结一致、通力协作的我们将克服重重困难,再接再厉,争取在今后的每次考试中打漂亮仗,为2018年的高考刷新历史记录时刻准备着。”刘俊文主任殷切期望,最后动情地鼓励道。
(高一年级组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