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案导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省级示范校专项复评后赵鹏雷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就省级示范高中专项复评情况向老师们作通报;二是就“学案导学”课堂改革提几点改进意见。
一、省级示范高中专项复评情况通报
省级示范高中专家组一行5人于12月9日-10日,对我校省级示范高中建设情况作了专项复评。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听课、查阅资料、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校省级示范高中的建设情况作了全面评估,形成了复评意见。
我校自08年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以来,围绕示范高中的建设工作一直在持续、稳步、有效地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次复评专家组对我校在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多样化办学、示范带动作用等五个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客观、中肯、积极地评价。特别是多样化办学、艺术生培养、安全教育、家校联合等方面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认为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景校长为首的校领导班子立足校情、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的结果;是我校坚持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的结果;更是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对此,我们应倍加珍惜。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省级示范高中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还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空间。这次专家组对我校在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多样化办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这些问题和意见主要包括:
① 班容量超标;
② 学校占地面积小,人口容量大,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混杂,同处一楼,存在安全隐患;
③ 课堂教学模式缺少结合本校实际的研究探索,各学科学案在学习目标、问题设计、教师点拨、课堂练习等方面尚有待完善;
④ 确有学科教学研究并有较高层次研究成果的教师还不多;
⑤ 社团活动类别尚显单一;
⑥ 多样化办学还存在工具化、功利化的取向。
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相关科室要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整改措施,有效实施整改 。
有关专家组的反馈意见,我们将通过校园网进行发布,请老师们留意查看。
二、“学案导学”课堂改革的改进意见
(一)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模式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几年的实践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可以讲,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自觉地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设计课堂,组织教学,也涌现出了一批课改先进典型。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改革,自学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自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学习的乐趣与成功得到了分享。
这次专家组对我校的课程改革作了如下评价:“学校立足于教研,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实际,大胆和稳步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从课堂观察看,各年级都普遍采用了此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专家组通过推荐课和推门课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实地观察,先后听取了46位老师的课,对我校教师课堂表现整体上比较满意,特别是语文教师李娟,数学教师马婷、王雪琴,英语教师杨彩娟,通用技术教师芦媛、孙泽伟等教师的课获得专家的首肯和好评。此外,也有个别老师的课上课不够理想:一名地理老师上课组织不力,一名政治老师授课过于传统,专家组评价过低。
(二)针对“学案导学”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专家组的意见,为了把“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深入,我们必须坚定一个信念,把握好几个环节。
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坚持课改不动摇的信念。“学案导学”课堂,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模式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就学生的成功期待。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案导学”模式,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老师,甚至个别管理干部认为课改会影响学生成绩,对实施“学案导学”模式心存疑虑。这种想法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说,“学案导学”模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恰恰出在我们在实施这一模式中不够踏实,不够坚决,不够彻底而患得患失。譬如:“环形座位”。有老师认为:环形座位方便了学生说闲话,甚至谈情说爱。其实,环形座位只是学生座位的一种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方便了学生的互相交流,互帮互学,方便了学生的交流成长。问题出在我们老师对课堂的管理不到位,监控有盲区,小组建设有缺失。
对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实践、创新这一学案导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把握好几个环节:
1. 学案编制
“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种智力劳动,凝结着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一份好的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支持、学习方法点拨、学习目标达成等重要环节。而这些环节的确立、设计无不以教师熟悉课标、把握教材、了解学情为前提和基础。
就目前来说,我校的学案编制,问题多多。这次省级示范高中复评中,专家组就学案编写指出了五个问题:目标确定较盲目,资源开发有些少,问题设置有点死,教师点拨有点弱,练习设置有点多。在私下交流中,专家老师针对我校一个政治科学案中罗列的31个问题,表达出了极度的遗憾。
我不止一次说过:教师的能量主要消耗在课下,学生的能量主要消耗在课上,就是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正如这次专家组评估建议中说的那样:“要重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学模式设计的科学性;重视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强化课标意识,提高学案编制水平,为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最近凌主任把省实验中学的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放在了校园网上,请老师们留意查看。
学案编制是教学的起点,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为了强化学科建设,学校部分领导将深入学科组进行学科教学指导、督查。具体分工是:景校长(数学),刘书记(政史地),王校长、凌主任(理化生),我(语文),宋云主任(英语),曹校长(音体美)。各科领导的任务就是审查学案、听课、评课、参与教研、指导学科建设。
2. 学习小组建设
“学案导学”课堂,大多数课堂活动都会涉及到小组学习。可以说,学习小组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学习知识,练就能力,还要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多元思维方式,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思维,使每个成员都能发挥出比单独学习时更大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
我校大力倡导的“环形座位”就是方便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环形座位”只是一种座位编排形式,但如果教师能给予它充实的内容,并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培养,充分发挥其方便学生学习的功能,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座位排列方式,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成长的有效平台。
目前,我校的小组建设还相当薄弱,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并实施有效管理。
3. 学情把握
学情是指来自于学生本身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困难疑惑和情感等等。
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学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成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将关注的视线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成为了大家关心的重点和关注的热点。如果说,学案编制是课改的基础,那么,把握学情就是实施课改的关键。课改中,我们必须把学情作为我们制定学案的重要依据,必须把学情作为我们选择和优化教学手段的重要参考;课堂上展示什么,教师点拨什么,拓展什么都应该由学情而决定。
“学案导学”重点是“导”,掌握了学情就抓住了导的方向,导的重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教学中,教师无视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情感期待,必须加以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4. 课堂展示
展示就是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对学案里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并将自己和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应贯穿整个课堂。
① 组内展示
由组长组织展示,目的是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展示情况,便于把握学情,为班内展示作好铺垫。
② 班内展示
班内展示由教师组织,目的是解决带有共性、易错的问题。
班内展示要注意学生展示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师要适时地追问、点拨、启发、引导。教师的点评应该具有针对性、补充性和拓展性。
老师们,课堂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已经在改革的路上。让我们潜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课改发展之路。
|